1. 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首页
  2. 中心概况

中心概况

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为信息与电子学院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室。2010年获批为北京理工大学实验中心,2012年申请并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信息安全与对抗学科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构建了一支以多位经验丰富的教授为主力,结构合理、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的“信息系统安全对抗”团队,团队中有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人才奖励计划获得者等。团队主要由从事信息安全、系统理论、通信与仿真系统、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的人员组成。总计25人,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在校博士生20余人,在校硕士生70余人。

中心主任: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工信部)主任、信息安全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罗森林教授。领衔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责任教授,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责任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方向负责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教育部、北京市、国防特色专业和工信部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等。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器学会信息安全与对抗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广西信息安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安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信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研究》等杂志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北京市、浙江省、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专家库专家等。

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信息系统、雷达系统与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多活性代理、自然语言处理、媒体计算、数据挖掘等。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242计划、国防预研、总装预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年均承担科研项目10项以上,年均科研经费1000万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负责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985工程、211工程等建设等。实验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十五”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总装预研、国防预研、国家242计划等项目几十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教育教学:主要任务是承担信息安全与对抗、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处理学科建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辅助教学的任务,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等课程,专业实验选修课、系列开放实验以及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年均开设本科生课程20门以上,硕、博士生课程15门以上,本科实验选修课程5门以上;年均系列开放实验20项以上,年均组织举办或参加竞赛3-5项,年均开设专业课程设计5门,年均组织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以上;年均指导实验人时数近100000个;编写、修订的著作、教材或讲义30册以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承担教改相关项目20余项。主要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教材(3门),“十五”国防特色专业优秀教材,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海军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等。

其它资源:总工作空间1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数近450台(套),固定资产总价值1500余万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CPCI控制机、工作站、逻辑分析仪、数字信号源、频谱分析仪、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射频信号采集模块、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器、高档服务器、SmartBit网络测试仪、光纤交换机、VPN、1000M防火墙、1000M入侵检测设备、磁盘阵列、网络加解密卡、无线网AP和网卡、网络协议分析仪、嵌入系统开发平台、SOPC实验系统、网络攻防模拟系统等。实验室已建立了良好的支持1000M的网络环境,具备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系统仿真的实验环境和基础实验平台。料收集、数据处理和系统仿真的实验环境和基础实验平台。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平台资源:依托平台包括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科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依托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国防、北京市特色专业,工信部重点专业)。负责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与对抗方向、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等建设等。负责工信部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实验中心、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所建设与发展。

环境条件:已建立良好的高复杂度的网络计算环境(云环境、GPU环境等,仅计算服务器20台上),工作面积1500平米以上,仪器、设备总数近450台(套),支持1000M的网络环境,具备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系统仿真的实验环境和基础实验平台,拥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同时与国内外同行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了场地、技术队伍以及主要技术的储备和其他技术的国内外协作关系等工作条件。

主要成员:主要由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其中,院士1人,教授2人,副教授级4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40人。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242计划、行业专项、与航天、电信、安全类等多部门的横向科研合作等。

合作单位: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通号公司、华为公司、绿盟科技、360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大北医三院研究所、兴唐科技公司、启奥科技公司等。

学术成果: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KBS、Neurocomputing等国际重要SCI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EI索引140余篇,近年年均发表索引学术论文20篇以上,获评IE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研制多项实际应用特种程序获某部通报表扬。获批专利20余项、申请专利60余项,年均申请专利15项以上,获批软件著作权13项。出版著作14部,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北京市重点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4部、国防特色教材等,累计出版5万册。其中,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著作被引424次。教育部产学合作等特邀报告40余次,培训和组织会议50余次,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近50次等。

奖励荣誉: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荣誉40余项(国家级16项),校级及其他90余项。主要包括: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2项)、二等奖(各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本),国防特色专业优秀教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指导研究生获奖50余次(省部级以上4项)。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网络安间安全)、文本安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医学信息处理)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等。技术与应用并重,研究内容具有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应用价值大。团队在以上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拥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及技术能力;团队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